流行性腮腺炎(简称流腮)是由腮腺炎病毒(Mumpsvirus)所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,隐性感染者和显性感染者都具有传染性。流腮通常发生在一些学龄前的儿童,会导致患者吞咽困难,也可能会引发并发症。 鉴于流腮的强传染性以及危害,流腮疫苗早在上个世纪被发明且应用。其中,使用最广泛的是由美国微生物学家Maurice Hilleman 发明的麻腮风三联疫苗(MMR)。该疫苗中腮腺炎病毒的成分是灭活病毒。当前,大多数国家/地区已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接种规划。
(1)在中国,流行性腮腺炎被归为丙类传染病。中国卫健委在新修订的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(2021年版)》中规明确:儿童共接种两剂次MMR,8月龄、18月龄各接种一剂。值得注意的是,旧版免疫程序(2016版)规定:18-24月龄儿童应常规接种一剂次麻疹-腮腺炎-风疹联合疫苗(MMR)。同时强调“接种1剂次含腮腺炎病毒成分疫苗的防病效果有限,推荐儿童入小学前再次接种一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”。
2004-2018年全国流腮发病数和发病率见图1。